爆訂單跌六成,現金僅能撐一個月,小黃車面臨生死危機?
某接近ofo內部人士對騰訊《一線》透露 , 自本周起 , ofo公司賬戶可用資金僅剩6億元 , 而每月工資和運營維護等支出、持續流出的用戶押金約為4-5億元,ofo目前賬戶現金僅能支撐一個月。
筆者之前分析過,ofo存在以下重要問題:
(一)公司內部管理粗放
首先,ofo公關活動動輒花費幾百萬;其次,其上游供應鏈存在嚴重的回扣行為,每輛車約10元錢,企業的大量資金進入了私人腰包;最后,幾位90后高層生活較為奢侈,公司尚未盈利,卻一人一輛特斯拉。
ofo管理上的混亂直接體現在財務上,耗費資金來自投資人,浪費嚴重,侵害了投資人的利益,近期滴滴明確提出與摩拜的合并,進而謀求管理權,被ofo戴威給拒絕了。
(二)商業盈利模式不清晰
共享單車屬重資產行業,無論持續投放車輛和人員維護,都需巨額資金,依靠押金池生利息的模式無法持久。
據知情人士,ofo 每輛車創造收益600元,其造價成本約200-300元,但ofo損壞率高,人力維護費高,綜合看騎行業務盈利能力很弱。
真正產生大額收益是用戶押金,押金高達199元,產生大量沉淀資金。雖然ofo推行了芝麻信用免押金政策,但在25座免押金城市中,北京并不在列。從統計數據看,北京用戶月活躍度排在前三位,意味著北京大量用戶的錢款存在ofo的押金池中。前段時間,有媒體曝光摩拜和ofo有挪用用戶押金填補缺口的行為,且挪用金額高達60億元,甚至對上游供貨商的應付賬款也發生了拖欠。若監管政策推行免押金或押金第三方監管,會對ofo的經營產生極大影響。
(三)國際化前途未卜
持續多輪巨額融資使ofo完成了國內眾多城市的布局,但隨著限投政策的退出,國內市場已經趨于飽和,搶占國際市場成為ofo的一大戰略。
據傳,ofo已經在全球市場投放了約1000萬輛,覆蓋了20個國家。12月7日,ofo宣布進軍法國巴黎,對外宣稱用戶數量迅速上升。但據媒體實地調研,中國共享單車在海外并沒有宣傳中那么火熱,主要街區很少看到ofo的影子,也存在很多被拆毀的現象,使用率很低。
不少投資人提出,出海對于品牌的推廣意義要高于實際意義,企業靠講更大的故事尋求更多的融資,在有些國家布局共享單車明顯違背了常理。以歐洲為例:首先,當地自行車普及率很高,幾乎人手一輛;其次,單車可以上地鐵,失去了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優勢;再次,歐洲人身材高大,ofo小車型并不適合。
ofo出現的現金危機也印證了其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嚴重問題。
據傳,阿里巴巴正在和ofo商討10億美元融資的事宜,不知道阿里巴巴有沒有機會拯救內憂外患的小黃車?
? 2025 鹽城公共自行車 技術支持: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